下肢静脉血栓

作者:上海新起点康复医院    发布时间:2024-11-14

    下肢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venousthrombosis)是指在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条件下,静脉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继发血栓形成的疾病。绝大多数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盆腔及下肢的深静脉。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

    加重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

    ②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

    ③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这是由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被动伸长时刺激小腿血全静脉而引起;④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病12周后可行成浅静脉曲张。

    辅助检查:B超检查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1、您要注意观察自己患肢周径、颜色及温度的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偏瘫患者下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

    2、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您要做到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床上活动,建议您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血脂,鼓励患者适度多饮水,避免脱水。

    3、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下地活动,穿弹力袜、应用血栓泵,加强下肢床上主动、被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

    下肢静脉血栓的并发症

    肺栓塞: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所引起的一个病理过程。其诊断率低误诊率和病死率高。80%~90%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血栓,尤其是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栓子脱落的几率更高,大的栓子可导致患者在几分钟内死亡。肺栓塞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三大体征。为肺啰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奔马律,因此,临床上肺栓塞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出血

    溶栓治疗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特别应警惕胃肠道颅内出血,因此溶栓治疗前应检查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药量的调整通常以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2~2.5倍为宜。溶栓过程及溶栓后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如血管穿刺点皮肤牙龈等部位观察有无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有无腹痛黑便等情况;如有穿刺部位出血,可压迫止血严重的大出血应终止溶栓,并输血或血浆对症治疗。对于出血性并发症,您应自我观察及预防,如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出现黑便等,不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耳道,勿用力咳嗽以免引起咯血;选用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轻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创伤;饮食宜清淡宜消化,以免食物损伤消化道,多次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出院后注意事项

    1.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蹲坐,适当活动下肢,建议白天穿医用弹力袜,晚上活动时适当抬高患肢。

    2.穿医用弹力袜(弹力袜建议压力维持在25mmHg左右)三个月。

    3.如果出院服用华法林片抗凝治疗,建议每天按时睡前服用,剂量请遵医嘱。服用本药需定期检查凝血象!

    4.第一次抽血检查时需要空腹,具体时间请遵医嘱,一般为出院后2周。5.如果患者服药期间出现多量的咯血、便血、尿血、流鼻血或严重的头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5.如果患者出现胸痛、胸闷、憋气、心慌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6.一般出院后壹月复查下肢血管超声了解血栓变化。

    7.如果出院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则术后壹月门诊复查超声,不需要血液监测。

    血栓的治疗是长期的过程,在院期间主要是用药稳定血栓,控制并发症肺栓塞的发生,出院后仍需要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凝血象,根据其中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用药(控制INR在2-3之间)。服药时间至少为三个月。